全屏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街道地图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玉溪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玉溪地图 辖区: 【元江地图 | 新平地图 | 峨山地图 | 易门地图 | 华宁地图 | 通海地图 | 澄江地图 | 江川地图 | 红塔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昆明市  盘龙区 | 五华区 | 官渡区 | 西山区 | 东川区 | 安宁市 | 呈贡县 | 晋宁县 | 富民县 | 宜良县 | 嵩明县 | 石林彝族自治县 |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曲靖市  麒麟区 | 宣威市 | 马龙县 | 沾益县 | 富源 县 | 罗平县 | 师宗县 | 陆良县 | 会泽县
玉溪市  红塔区 | 江川县 | 澂江县 | 通海县 | 华宁县 | 易门县 | 峨山彝族自治县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保山市 隆阳区 | 施甸县 | 腾冲县 | 龙陵县 | 昌宁县
昭通市  昭阳区 | 鲁甸县 | 巧家县 | 盐津县 | 大关县 | 永善县 | 绥江县 | 镇雄县 |彝良县 | 威信县 | 水富县
丽江市  古城区 | 永胜县 | 华坪县 |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 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洱市  思茅区 |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 景东彝族自治县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 西盟佤族自治县
临沧市  临翔区 | 凤庆县 | 云县 | 永德县 | 镇康县 |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潞西市 | 瑞丽市 | 梁河县 | 盈江县 | 陇川县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泸水县 | 福贡县 |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迪庆藏族自治州  香格里拉县 | 德钦县 |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市 | 祥云县 | 宾川县 | 弥渡县 | 永平县 | 云龙县 | 洱源县 | 剑川县 | 鹤庆县 | 漾濞彝族 自治县 | 南涧彝族自治县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市 | 双柏县 | 牟定县 | 南华县 | 姚安县 | 大姚县 | 永仁县 | 元谋县 | 武定县 | 禄丰县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蒙自县 | 个旧市 | 开远市 | 绿春县 | 建 水县 | 石屏县 | 弥勒县 | 泸西县 | 元阳县 | 红河 县 |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 河口瑶族自治县 | 屏边苗族自治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县 | 砚山县 | 西畴县 | 麻栗坡县 | 马关县 | 丘北县 | 广南县 | 富宁县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景洪市 | 勐 海县 | 勐腊县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北纬23°38'15"~24°26'05",东经101°16'30"~102°16'50"之间,按东南西北顺序,分别与峨山县、石屏县、元江县、墨江县、镇沅县、双柏县接壤。县城驻地桂山镇,距省会昆明市180公里,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90公里。全县总面积422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4139.6平方公里,坝区面积83.4平方公里,境内最大纵距88.2公里,最大横距102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哀牢山主峰大磨岩峰3165.9米,最低海拔漠沙镇南蒿村422米。

中文名称: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所属地区: 中国 云南
地理位置: 云南省中部偏西南
著名景点: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茶马古道
  

县情概况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玉溪市下属的一个县。北纬23°39'-24°27',东经101°17'-102°36'。面积4223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26万人。县政府驻桂山镇。
  地处哀牢山脉中段,海拔2500-3000米的山峰有81座,海拔>3000米的山峰有11座。境内有戛洒江和平甸河。

历史沿革

    县属古西南荒裔,汉为嶍猊蛮所居,唐为阿僰所居。宋·大理国时设马龙甸、他郎甸,地域为今新平的漠沙、戛洒、新化、老厂、水塘、建兴、腰街、者竜。元宪宗时,戛洒江以西及新化、老厂一带设马龙甸二千户所,桂山、平甸、扬武属嶍峨五千户所,均隶宁州万户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并马龙、他郞等甸。在他郎(今新化)设马龙他郎甸司,隶元江路军民总管府;司东南设平甸县,辖今桂山、平甸、扬武等乡镇,隶嶍峨州。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嶍峨州降为县,平甸县降为嶍峨县(今峨山县)的乡。明弘治八年(1495年),马龙他郎甸长官司改设直隶新化州。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以平甸乡为基础,划入元江、石屏、河西、新化等州县部分村寨,建立新平县,今平甸乡旧城为县城,与新化州并属临安府。明崇祯七年(1634年),县城迁今地,筑砖石城。清康熙四年(1665年),裁新化州入新平县。1948年1月至1949年4月,云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于新平县城,管辖新平、峨山、双柏、龙武、镇沅、景东、元江、墨江八县。1949年9月17日,建立新平县人民政府。1998年6月28日起属玉溪市。
  2006年,全县辖桂山、扬武、戛洒、漠沙、腰街、水塘6个镇及平甸、新化、老厂、建兴、平掌、者竜6个乡共12个乡(镇)。有村民(社区)委员会120个,村(居)民小组1460个。

行政区划

  目前下辖:桂山镇、扬武镇、漠沙镇、戛洒镇、水塘镇和腰街镇;平甸乡、新化乡、建兴乡、老厂乡、者竜乡和平掌乡。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地方特产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特产笋丝、香菌、木耳、珍珠花椒、高粱饴、纳溪藕粉。 自然地理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北纬23 °38 ′15″-24°26′05″,东经101°16′30″-102°16′50″。处于哀牢山中段东麓。东南至西北分别与玉溪市峨山县、元江县,红河州的石屏县,思茅地区的墨江县、镇沅县,楚雄州的双柏县接壤。县人民政府驻地桂山镇,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距省会昆明182公里,玉溪市府所在地红塔区90公里。县境最大横距102公里,最大纵距88.2公里,总面积4223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4139.6平方公里,占98%,坝区面积仅83.4平方公里,占2%;山谷纵横,山峦层叠,是典型的山区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红河上游元江(在新平境内按流经的地域不同,分别称为戛洒江、漠沙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100多公里,西有巍峨哀牢山屹立,东有磨盘山、迤岨山雄踞,形成“两山对峙,一水中分”的壮美景致。县内最高海拔哀牢山主峰大磨岩峰3165.9米,最低海拔漠沙南蒿村422米,呈明显的垂直立体气候,一山之中自红河谷到哀牢山顶可分为河谷热坝高温区,半山暖温区和高山寒温区,一天中可以感受到四时气候和景观。年平均气温17.0℃,年平均降水量946毫米,年均日照2230小时,无霜期312天。

少数民族

  新平县境内有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回族、白族、苗族、汉族等17种民族,其民族风俗独异,特色风味美食诱人 。

旅游资源

  新平县是滇中地区旅游资源富聚地,是自然生态和民族风情的复合体,自然生态回归、民族风情探谜、访古寻踪游是其资源开发优势。
  自然景光集山、水、林、兽、高山草甸、野生动物为一体,具有“古、野、奇、秀、雄、险、清”的风景特色。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核心部位于新平境内,原始生态最为典型,为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区,哀牢山横跨热带和亚热带,形成南北动物迁徙的“走廊”和生物物种“基因库”,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察站和国际候鸟保护基地。被誉为镶嵌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一块“绿宝石”。
  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始森林苍苍茫茫,大气景观缥缈莫测,流泉飞瀑点缀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气候类型、植被分布立体、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厚而古朴。17种山地民族山寨星落棋布,红河谷花腰傣“花街情人”节,哀牢山彝族“赏花打歌”节等等奇风异俗点缀于谷地到高山的茫茫山峦间,形成了“隔山语难通,隔河习相远”的复杂、奇特的民族结构。
  新平目前已初步开发的旅游景点主要有龙泉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古州野林、漠沙大沐浴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戛洒大槟榔园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南恩瀑布、陇西世族庄园、茶马古道、哀牢山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等。

传统文化

  新平傣族因用长丈余特制的彩织绵带缠绕成宽约一尺多花腰系住筒裙而被俗称花腰傣。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史料记载:古代“百越”、“滇越”等族群体就是今傣族的先民。商周时期,今漠沙江、戛洒江沿岸的广阔地域内居住着“濮人”部族,而戛洒江、漠沙江(即红河)古称濮水。哀牢山脉和濮水是古代百濮(越)民族和青藏高原古羌民族聚居及迁徙的走廊.明代《景泰云南图经》中写到马龙他郎甸风俗时说:“百夷种类不一,而居本甸日歹摩,即大百夷也。”日月万历《云南通志》记新化州风俗说:“百夷二中,一日夷,能居卑湿,女劳男逸,蚕桑捕鱼。”康熙五十年《新平县志》有:“摆衣,性儒气柔。畏寒喜浴,女穿筒裙,担檐,男子抱儿炊”的记载。民国21年《新平县志民族》记载:“摆衣,古夷一种性儒居炎瘴地,喜浴分沙摆(居西区),旱摆(居南区爰洞角折),花腰傣摆(居漠沙),苦菜花摆(住峨得南独二河)四种。”这里的“濮人”、“歹摩”、“夷”、“摆衣”等都是花腰傣的别称。三个支系分区而居,傣雅大多居住在漠沙,傣卡多居住在腰街,傣洒多居住在戛洒、水塘。

饮食习俗

  花腰傣居住在坝区,气候炎热,土壤肥沃,红河谷两岸千年冲击沉淀下来的淤泥能够种植出许多丰富的物产。几千年来,花腰傣的先民们耕种水田,旱地,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从而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饮食习俗,创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它主要以大米为主食,民间习惯一日三餐。独特的饮食有:糯米饭、粑粑、扁迷;肉食以猪肉为主,喜食狗肉、鸡、鸭、鹅、牛肉。具有历史悠久饮食文化,如牛肉汤锅和狗肉汤锅,色香味美,肉制佳肴有:腌猪肉、腌鱼肉、干黄鳝等都是待客的美味佳肴,蔬菜有青蕃、白菜、韭菜、番茄及各种豆类、瓜类、竹笋等。特色菜有:攀枝花、芭蕉花、金雀花等等。嗜好嚼槟榔,饮酒。还有别具一格的鸯萝饭,土特产有:槟榔、荔枝、芒果、甘蔗、酸角等,这些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

服饰习俗

  在盛大的花街节日里,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本民族服饰。男子穿黑色圆领对襟衫,下着打折裤,头戴沿帽或缠黑纱布包头。姑娘们身穿无领无襟内褂,前胸成排缀满上千颗亮闪闪的银泡,下穿黑底筒裙,裙摆绣着玉色花边,那一套条条色彩鲜艳的花边看似象波浪起伏的小溪,传说那时傣乡千万条小溪的象征。傣雅鸡棕帽、傣洒斗笠可遮荫避凉,远远望去,煞时美观,让人心旷神怡。节日这一天,“卜哨”、“卜冒”们成群结队去寻找自己意中人,男女都有纹身习俗。所刺的花纹形状多为虎、豹、狮、龙、蛇等动物图案或圆形、椭圆形、方纹形、雪花形等图案,都纹与胸部、腿部、臂部和手腕上,其意多为护身符。传说图案可以用来避邪驱害的作用,妇女还有染齿的习俗。唐代“黑齿”、“金齿”等为先民的族标。古县志有“摆夷---齿以草药溅黑女墨---”的记载。具有防腐防酸,护齿的作用,如今被认为是美的一种标志和象征,蕴含着悠美的民间故事传说。

婚恋习俗

  婚恋文化是一个民族习俗的综合反映,花腰傣的婚恋习俗有别西双版纳、德宏的水傣和汉傣,是研究花腰傣文化的切入点.解放前,婚姻多由父母包办,通行本民族内婚制.建国后,婚姻多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民族内婚逐步有所改变,可以与外民族通婚,其婚俗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恋爱,因热坝地区,由于受地理气候环境等的影响,傣族青年发育成熟较早,十四五岁开始参加社交活动,如“串寨子”、“照电筒”、“赶花街”。(2)提亲,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也需要媒人为中介,但也有自己独特的方面。(3)定亲,男女双方互送秧箩饭,有父母代办。(4)婚礼,接亲—>送亲—>套红线仪式(由寨中女性长辈主持)—>烧火仪式(表示把跟随新娘来的邪气,就是不吉利的全部洗礼掉,让新娘婚后平平安安)—>吃“同心饭”议事(表示新郎新娘从此一起共同生活,白头到老,同心协力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被称为“东方情人节”的花街节,是傣族中最隆重的节日,是傣族青年男女互相认识,谈情说爱挑选情侣的社会活动.民间组织的花街节,在漠沙一带的傣族一年赶两次,农历正月13称“小花街”,5月6日称为“大花街”.漠沙、腰街、戛洒、水塘一带的傣族订每年农历2月的第一个属牛的日子.据说,花街节是为了纪念傣家人杀死龙驱除灾难的岩龙而进行的集会。

宗教信仰习俗

  在长期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傣族先民同自然斗争中形成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基督教、道教、佛教.主要的祭祀活动有祭寨神、祭匹里、祭南勐、祭水神、祭灶神、祭太阳神、祭谷魂、祭山神.原始宗教主要信仰灵魂,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它影响着人们的人生价值、传统观念、伦理道德、心理素质、风俗习惯、节日活动、风土人情、婚丧嫁娶、农牧生产、宰猪捞鱼、礼节禁忌等方面,支配着花腰傣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日常社会生活,是形成花腰傣风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事业

  2006年,全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科技

  年末有专业技术人员4250人,比上年增加9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64人,中级1477人,助理级1880人,员级559人,其他169人。全县有各级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5个,会员3070人,其中:县级2个、乡级3个、村级18个、小组级2个,会员分别为373人、234人、1609人、854人,有种植、养殖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个,会员2767人;形成了县乡村组四级网络。举办“绿色证书”培训班51个,培训3018人,获得证书2716人。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19%,比上年提高了0.59个百分点。

教育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教学点)164所,其中:高中1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中13所(含云南省第三劳教所),小学123所,幼儿园25所(民办幼儿园23所)。教职员工3042人,其中:小学1592人。专任教师2655人,其中:小学1592人。在校学生34999人,比上年下降0.2%,其中:小学21589人,比上年增长3.7%。毕业学生8044人,其中:小学31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01%,小学巩固率99.81%,小学升学率99.36%,初中升学率60.09%,高中升学率65.4%。全县有党职技校13所,其中县委党校1所,乡(镇)党职技校12所。

文化

  文化事业丰富多彩,着力推进以花腰傣为主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项目,广场文化异彩分呈。全县有12个乡镇文化站,县属文化企事业单位5个,其中:文化馆1个,民族图书馆1个,藏书32926册,乡镇文化站藏书38869册。有电影发行放映中心1个,放映场次808场次,观众人数32.6万人。云南新平花腰傣民族文化艺术团1个,共演出98场次,获云南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金、银、铜牌等奖项。云南玉溪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1个,图书发行110万册,发行收入604万元。由文联主办的《哀牢山》发行4期。年内,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各类文章有61篇,获市级以上各种奖项16篇卫生和防控: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卫生机构19个(县级5个),私立医院2个,医院床位608张,卫生技术人员491人,护师护士123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人,每一名卫生技术人员负担人数550人。村级卫生所119个,乡村医生334人。全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333例,总发病率为124.1/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总传染病比上年的403例下降17.4%。全县儿童“四苗“覆盖率97.1%。

体育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体育事业成效显著,被云南省体育局等10个委厅局授予“云南省小康体育特色县”称号。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19次。获市级以上奖牌46枚。全县体育人口120246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9.9%。广播和电视:2006年,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64座,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704户,年末全县共有有线电视用户27740户,地面卫星接收站473座,广播覆盖率98.7%,电视覆盖率98.9%

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3967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国有经济单位10799人,比上年增长4.5%。全年共发放职工工资28129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国有经济单位21769万元,比上年增长8.0%。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20752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国有经济单位21938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4116元,比上年增长7.2%,纯收入2886元,比上年增长7.4%,可支配收入2840元,比上年增长6.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75元,比上年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0625元,比上年增长18.1%,人均可支配收入9188元,比上年增长13.0%。
  全县自来水受益村120个,通汽车村数120个,通汽车村民小组1383个,通电村数120个,通电村民小组1446个,通电话村数120个。
  社会福利:年末全县共有57683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农村21412人。10320人参加失业保险,14577人参加医疗保险,11374人参加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全县有3649户4799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补助,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25万元,比上年增长9.5%。有农村居民12266户1820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62.5万元。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691人,比上年增长55.9%,1604名下岗失业人员中有1326名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15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92.7%,城镇登记失业率2.1%。
  扶贫工作有效推进。2006年争取省、市财政扶贫资金851.9万元,实施了44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个市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和1个扶贫攻坚村项目,2204户8811人受益。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